短文夏日四宝

时间:2024-02-22 17:41:38
短文夏日四宝

短文夏日四宝

短文夏日四宝,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了,迎来炎热的夏天。大家都喜欢在夏天做一些什么事情呢?不如静下心来阅读下短文夏日四宝,下面小编给整理出来啦,分享给大家一起看看,希望能够对你们有所帮助!

  短文夏日四宝1

(一)

先说说砵头茶吧。顾名思义,是泡在砵头里的茶水。何谓砵头,即粗制的碗状陶器,但一般都比碗高深。现在很少能见到了,而以前呢,这个可是家家户户厨房必备之物件,大大小小,深深浅浅,三五个算少,十来个不多。汤汤水水,都可以往里头放,谁家也少不了它。

估计自古就有这样的智慧,夏天一来,往一个大砵里洒一把茶叶,节俭的人家则常常倒一点茶叶末子(茶叶碎渣,专门有售)煮开一壶水,倒入砵里,热水翻腾,茶香四溢。但此时还不可饮用,待其凉透,才能饮用。亦可称作为“凉茶”,当然这迥异于考究的“广式凉茶”。

这一砵茶水常常放在屋里的大桌子上,盖一个纱笼,旁边放几个小碗,想饮时,便可舀起一碗,咕咚咕咚地灌下去,实在是快意!尤其是放学、下班,做工回来,一身的暑气,一碗凉茶下去,暑热都已经去了一大半。

要是到了农村里,这一大砵的凉茶则经常会放在屋檐下,一个长条凳,一张小桌子,拿着草帽盖着,边上一摞碗,待从田里回来,身上的汗水早被透发了几回,嗓子眼里都快冒出烟来时,看到家门口这样一砵茶水,哪个不三步并作两步赶将过去灌个痛快呢?当然,路过的人要是渴了,也不消客气,自取饮之便可,主人见了也不会恼,大热的天,喝口茶有什么呢?

农忙时,早起到天黑,一天都扎在田里,饭食都要送到田间地头,其中当然也少不得这砵茶水。家在农村或者曾经生长在农村的人们,想必对这砵甘甜的茶水记忆犹新吧!“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妇姑荷箪食,相随饷田去”,一砵茶水,恰是故知,晨昏忧乐,每每相伴。只可惜如今喝不到这样“豪气”的茶水了。

(二)

“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团扇有富贵气,“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的折扇有书卷气;而蒲扇则最具草根气,寻常巷陌,平头百姓,男女老少,几乎是人手一把,不论是走来走去,还是静坐闲谈,扇不离手。吃饭时也是如此,蒲扇也是放在桌边,吃几口,拿起来扇扇凉风;有人则干脆一手用筷子扒饭,一手不住地摇动扇子。

傍晚,吃罢晚饭,照例是每天的纳凉时间,扇子更是能派上大用场。天一擦黑,蚊虫嗡嗡地四处乱飞。这时,运起手里的大蒲扇,左拍拍,右打打,特别在腿脚处,啪啪几下,蚊虫就近不了身;大点的孩子们,则是将扇子当作玩具,用作两相“厮杀”的武器也好,权作“奔跑”的车轮也罢,反正一把扇子到了孩子们,花样百出。丰子恺先生的爱子丰华瞻不是有一辆用大蒲扇“做”成的“脚踏车”吗?

而老人们呢,他们搬把椅子坐下,除了给自己赶蚊子以外,更多时候是打起凉风送给小儿郎们;坐在儿孙们的身后,轻轻地摇动大扇子,眼睛里摇曳着慈爱的光芒。更妙的是,晚上睡觉时,老人们的扇子还是会“动”,一旁是酣睡的儿郎们,一旁是似睡非睡的老人们守着,待小儿郎因躁热而像条大虫般扭动时,一股凉风便会适时送到,小儿郎们重又睡得安稳了。我就有一阵子很纳闷,怎么外婆老是会在我热得快醒来时,手里的大扇子便会轻轻地摇起来,外婆睡了怎么会知道我热得难受呢?

  短文夏日四宝2

(一)

午觉醒来,家主婆们就开始烧粥,守在一边,防止粥汤满溢出来。等到米烂汤紧时,便大功告成。人少的家庭,则点个煤油炉,用个小钢精锅就够了,用不着兴师动众。

然后就是把粥盛起来,一碗、两碗……,放在桌子上,为了防苍蝇,还得盖上一个大罩子。半下午的时间,足够凉下来。待晚饭时分,粥面会凝起来,形成一层“粥油”,这时候端起碗来喝,根本不用什么小菜,唏里呼噜,三五口,一大碗就下肚了。当然要得这样的好粥,烧粥人的手段也应该是了得。也许有人要说,烧粥还不简单,抓一把米,多放点水,猛火烧开,文火慢熬就是了。话是这样说,可这其间的奥妙有时还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于手段高明的主妇来说,如此好粥轻而易举。而手段一般或临时客串的人,却往往烧不出这样的品相,这时会听到几句家人的揶揄,烧得稀了,就会说,呀!今天的粥,真可以照得出人影来了;或是,呀!今天的粥,可是要跳下去捞的。烧得稠了,常会收获如下的“表扬”:呀!今天想喝粥,结果还是吃到了饭;或是,好!好!迟来和尚吃厚粥,福气好!烧粥人也不生气,嘿嘿一笑便了。这个粥照喝不误,一碗这样的`粥下去,肠胃熨帖,暑气也消了大半。

太阳落山,上学、上班、做活的人也回家来了,一头尘汗。街面上也稍微起了点风,可屋子还像蒸笼一样,团团热气像一组组合拳,打得人喘不过气来。还是外面稍微凉快点!立起一张折叠小桌子,大人小孩齐动手,一碗碗粥端上来,一盘盘菜端出来,小凳子,小椅子也围成一圈。一家人坐下来,乘凉晚饭开吃。张三家出来了,李四家也出来了,王五赵六家也纷纷亮相。一碗两碗凉粥,佐以咸菜、腌黄瓜,咸鸭蛋或者腐乳,还有点中午的剩菜。“哗啦哗啦”几口就下肚了。很少有人家晚上炒菜吃,烟熏火燎的,还不得把人闷死!

最开心的当属小孩子们,一条街上的人家都在一起吃饭,他们可以到处游走,端着碗,邻居家,小伙伴家,哪里不好蹭两口好吃的,虽说是差不多的菜品,可是吃人家的,就是要好吃。同时又可以约一下小伙伴,晚上去哪里玩,或是去谁家看电视,那个《射雕英雄传》真好看!

(二)

吃罢乘凉晚饭,一天里最后一出大戏会如期上演。主妇们清洗着锅碗瓢盆,其他人则准备着纳凉的家伙什,先到河里拎一桶水上来,浇在门前的地面上,晒了一天的泥地贪婪地吸吮这甘露,发出“咝咝”的声音。待水分全部收干,就可以把家里大大小小的家伙搬出来了,这家几把竹椅子,那家一张草席子,一件件纳凉“神器”纷纷粉墨登场。不过,其中最灵光的还得是那张大竹榻,一张睡了几十年的竹榻,浸透了几代人的汗水,泛出岁月沉淀的油光;别说摸上去了,就是看上去,一股子凉意油然而生。

竹榻床架在场地上,能享用的人多半还是孩子们,躺在竹榻上,大人们坐在身边,大蒲扇不住地摇着,“天狗吃月亮”、“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一个个古老的故事,从扇子里摇出来,在竹榻上睡下来,伴着小儿郎们沉沉地睡起。大人们会把孩子们抱回屋里,放到床上,在夜色的浸润下,不会再像先前那样的酷热难耐了。

即便是最热的天气里,大人们总是交代孩子们,睡在竹榻上,最好穿件汗衫,背心也行。竹榻实在是凉,躺在那里,寒气从背上会进去,明天会拉肚子。但是,孩子们最贪凉,没几个能做到。直到腿上的皮肤搔一下出现一条长长的白印子,才会想起那句话:白露身不露,赤膊当猪猡……

《短文夏日四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