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的介绍
你想知道香港中文大学的介绍吗?相信所有高考生们都希望自己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因为这样能让自己有更好的学习机遇。而香港中文大学就是很多人理想中的大学,很多人都为之而奋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香港中文大学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香港中文大学的介绍1
香港中文大学的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中大(CUHK),是一所亚洲顶尖、享誉国际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在中国研究、生物医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与金融、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等领域堪称世界级学术重镇,也是香港唯一有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及图灵奖得主任教的大学。该校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以书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为特色,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重要成员,亚洲首家AACSB认证成员,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所在地。
香港中文大学由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于1963年合并而成;1966年,成立香港首所研究院;1976年,整合不同书院的学系,由大学统一负责;1986年,全面检讨课程结构,改用学分制,并加强通识教育;1998年,率全港之先录取内地本科生;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立。
作为香港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和当代新儒家的主要阵地,港中大先后聚集了钱穆、杨汝梅、林语堂、李卓皓、高锟、饶宗颐、刘殿爵、莫里斯、杨振宁、蒙代尔、姚期智、白先勇等一大批学术巨匠,培养了以史学家余英时、数学家丘成桐、医学家徐立之、银行家郑海泉等为代表的各界杰出人才。
香港中文大学的创立打破了大英帝国殖民地只允许一所大学存在的铁律,同时掀起了香港的'中文运动,成功终结英文垄断官方语言地位的局面,既是英国殖民史的分水岭,也是20世纪亚洲地区非殖民化的表征之一,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的介绍2
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史略
1949年,香港人口暴涨,致使中文授课教育的需求激增,对香港高等教育构成沉重压力;另一方面,亦为香港带来了大批出色的内地学者和教育家。他们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开办不少“难民学校”,讲授专上程度的课程,协助南来及本地青年继续学业。其后中文大学的三所成员书院(新亚书院、崇基学院、联合书院)就是在这一时期孕育出来的。
1、新亚书院
新亚书院成立于1949年,为国学大师钱穆、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等人创办,其教学宗旨在于“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之教育宗旨,沟通东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
建校初期,规模极小,师生不过数十人。1950年3月改组并易名为新亚书院,由钱穆先生任院长兼文史系系主任,唐君毅先生任教务长兼哲学系系主任,张丕介先生任总务长兼经济系系主任,杨汝梅先生任商学系系主任,赵冰先生任法律顾问。
新亚早年的教授有为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的吴俊升先生、书法家曾克端、历史学家左舜生、甲骨文专家董作宾、国学家饶宗颐、罗香林等。书院以中文教学,并教授官立学校所缺乏的中国文化课程,被视为中国儒学的复兴基地及宋代书院文化的延续。
2、崇基学院
崇基学院由前广州岭南大学校长李应林、前上海圣约翰大学校董会主席欧伟国及香港圣公会领袖何明华会督于1951年创办,代表在华发展高等教育传统的延续。
该校继承以前在中国国内十三间大学之精神,依据中国之传统,提供高等教育,以中文为主要之授课语言,并以融合基督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开拓博爱包容、自由开放之风气,培养学问通达、襟怀广阔,具有世界文化视野的人才为宗旨。 崇基学院创办之初,仅有学生六十三人,借用港岛圣约翰大礼拜堂及圣保罗男女中学上课。其后再租赁坚道147号楼房及下亚厘毕道之圣公会霍约瑟纪念堂为校址。
蒙香港政府在新界马料水拨赠土地一段,面积共计十英亩,并于其地增建火车站(现名为大学站),该校乃于1956年迁至新界马料水村永久校址。
3、联合书院
联合书院由广侨、光夏、华侨、文化及平正会计专科学校五所私立书院合并组成 。这五所书院是从广州或邻近地区南移的私立大学,与香港有密切渊源。
1956年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柯克教授访港,建议把各院校力量集合起来,五所书院遂于同年6月宣布组成“香港联合书院”。
该校秉承“明德新民”校训,肩负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使命,因应香港所需,与时并进,通过全人教育及群体生活,提升学生的品德情操,为香港社会、中国以至全人类服务。
1957年,联合书院依据香港政府法案成立校董会。联合书院创校董事会主席及首任校长为蒋法贤医生,校本部设在香港坚道一百四十七号,有学生六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