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理资本的投资者

时间:2024-02-22 17:24:40
做心理资本的投资者

做心理资本的投资者

做心理资本的投资者,员工对你的企业有何价值,你知道吗?这里说的不是人力资本—毫无疑问,你了解他们的才能、经验和教育水平下面介绍做心理资本的投资者一起了解一下吧。

  做心理资本的投资者1

当然,以上问题的答案也许是否定的,因为很少人评估过他们员工的心理状况,懂得什么品质真正有助于企业绩效的人就更少了。人力资本已经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和测试,而心理资本却完全是一个新观念,以致很少有经理人了解他们的员工是否拥有心理资本。

但是卢森斯(Fred Luthans)博士对此有话说:一切都将改变。

卢森斯博士对“积极心理学运动”怀有浓厚的兴趣,这促使他深入地思考积极的组织行为的问题。他做了进一步研究,获得了一个突破性的发现:愿望、自信、乐观和坚韧使工人更具生产力。

这一论断在每一位伟大的经理人看来也许像是一个基本常识。然而卢森斯博士的研究使其超越了常识。他发现,员工可以植入、开发、测量和训练这些品质,从而持续地实现生产力的增长。这就不只是常识,而是利润了。

在下面的访谈中,卢森斯博士发表了心理资本的有用见解,包括开发心理资本对企业的作用,经理人怎样才能把常识变成一种系统性工具,以及为什么心理资本是一种商业优势,而大多数企业对此浑然不知。

心理资本是什么

人力资本和心理资本的区别是什么?

每个企业一直专注于财务资本。这也是当今大多数企业经理的观念:如何管理我们的财务资本或物质资本?我们都已习惯于考虑投资回报。

但是我们又发现,在公司的账面价值及市值与所谓的公司“内在价值”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一差异由人力资本造成。一些顶尖企业的领导人开始认识到,不仅是财务资产和有形资产,还包括他们的人力资产,共同构成了公司的价值。

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在资产负债表显示人力资本的价值。于是人力资源经理们接受了人力资本的概念,而且用当今每个人都赞同的、相当标准的方式定义它。他们说人力资本包括教育、经验、技能,更进一步,包括各种企业所需的员工能力。于是一切都成了“人力资本”。

对此我们都很兴奋,因为这就是竞争优势。每个企业都可以购买信息技术,每个企业也都可以购买同样的设备及制定同样的营销计划。但是,他们不能像购买商品一样,买到人力资本。

你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吗?

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 Airlines)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本,因为他们选择了它,他们培育了它,他们开发了它。带来了什么?竞争优势。

大多数美国航空公司拥有同样的飞机,并且他们都有着同样的库存管理模式,但是他们不具备同样的人力资本。这就是在其他公司都亏损时西南航空公司却不亏损的根本原因。而心理资本又超越了人力资本。

到底什么是心理资本?

现在,人力资本或多或少成为了一种艺术。而我对此有一些不同意见。我认为对人力资本的理解促进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但这还不够。我的一些同事在研究社会资本,诸如对所有企业都有用的关系网和朋友圈。但是还有另一个层面,一个企业中人们的心理能力。

我们把心理资本定义为一种个人的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它有四个特征:自信、乐观、愿望和韧性。自信意味着在面对挑战性任务时勇于承担并为成功付出必要的努力。乐观就是相信成功迟早会到来。愿望是对目标的执着,并且在必要时另辟蹊径以求成功。坚韧是指在遇到问题或逆境时能够坚持不懈并最终取得成功。

这些不是人人都具备的个人特征吗?

首先,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些特征。心理资本是一个基础概念,一种更高优先级的核心能力,是诸如自信、愿望、乐观和坚韧这些能力的基础。我们所说的心理资本由这四种能力构成,并且相比于任何单独一个,四个加在一起更能准确地预测员工的工作成果。

其次,心理资本的定义是相当精确的,这一点是我所坚持的.。我不想与某些作者犯同样的错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深入钻研他们所涉及的这一科学,他们只是拿出来一些好听和好卖的东西,但缺乏科学基础。时髦华丽的辞藻我们已经看够了。我想要做的是给一种早已存在的资源注入科学意义并起一个新名字。

所以,一个给定的积极概念必须满足某些标准才能被纳入心理资本。它必须基于理论、研究,以及有效的度量;它必须是可以得到开发的;它还必须具有可以测量的实效。为什么你会纳入自信、乐观、愿望和坚韧,而不是别的因素?

因为这些因素带给企业的影响是可以度量的。例如,让我们来看自我效能,或叫作自信。我曾指导我的一名博士生进行了一项元分析(meta-analysis),我们发现在自我效能和绩效之间存在着0.38的相关度。这在一个人的自我效能和绩效间的方差中占到了15%。

  做心理资本的投资者2

一晃春节的七天长假,在“除旧迎新、吉祥欢乐”的春节主题中悄然离去。对中国人来说,春节绝不仅仅意味着“休息”和“放假”,它更多的是体现着一种文化、一种气氛、一种情结。

这种情结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里,令人回味无穷。于是有人兴奋、有人快乐、有人悲观、有人沮丧,如果不及时调整心态,会使人静不下心、干不了活,更有甚者,有人会因心理失衡而引发悲剧发生。

以良好的心态回归日常生活,是健康理念的一个内涵。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的基石是由四个方面组成:“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前三个内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并实施于行动,对心理平衡许多人的理解还存在误区。

比如,常见的焦虑症、强迫症,就是因为一些人在春节期间错误地理解送礼,他们不是按照我国的习俗,送健康、送友谊、送快乐……而是盲目地攀比,结果送礼送得自己经济紧张,影响了节后的生活。还有的担心送得不合适,又要让人说闲话;不送又怕得罪人。于是,送的对不对、送的周全不周全,是否还有该送的没送等问题困扰着人们,由此引发节后的恐惧和烦恼,虽然知道已经过完节了想也没有意义,但就是克制不了自己,因此上班后整天无精打采的。此种情况需要当事人调整认知。

还比如,节日聚会时,看到他人经济条件好,衣着打扮比较入时,而自己的衣着很一般,于是就不愿意和人家说话,甚至找借口提前离席。即使勉强留下来也是闷闷不乐,很扫亲友的兴。这种状态就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如果,在节后这种情绪依然存在,甚至越来越重,请立即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疏导,否则会影响工作和生活。

再比如,节日期间亲朋好友聚会时,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诉说亲情、友情、和爱情,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憧憬未来的幸福。此时,大多数人不以职务、金钱、地位来炫耀自己,但是有部分人,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自恋心理严重,不停地炫耀自己,贬低他人,让在座的亲朋好友高兴而来,扫兴而去。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是心理不成熟和心理失衡具体表现,也是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如果节后还对此事耿耿于怀,说明当事人的心理康复能力较差,需要求助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和心理疏导。

还有春节后,许多人依然沉迷在喝酒、打牌、上网中,不愿上班,即使上班了也表现萎靡不振,不爱说话。曾有调查资料显示,半数白领春节过后有上班恐惧症。

那么,怎样以良好的心态过好节后的日子呢?

首先,储备心理资本,有了心理资本人就能遇事不慌、举止得当、宽容大度、顺其自然。

什么是心理资本?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1)为对工作、对生活有信心,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2)对现在和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乐观态度(3)对未来充满希望(4)对困扰自己的问题和不如意的现状有持之以恒的耐力去解决或改变。

其次:

1、按照日程安排工作和生活,不要给自己的懒散找借口,常给自己心理暗示“节已经过完了,该恢复常态了……”

2、如还有亲友需要拜访,一定要提前打招呼,免得不请自到或扑空,引起双方心理上的不满和猜疑。拜访尽可能安排在周末或周六、日,以免体力不支。

3、多参加集体活动,适当有些“从众心理和行为”有利于矫正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

4、与人交谈时,多倾听,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尽可能不打断他人的讲话,不树敌、不随意挖苦和讽刺他人,保持沟通顺畅,信息多,便于对事情做出正确选择。

5、每天有适当的户外活动,利用有氧运动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6、节日后饮食要注意合理搭配,尽量多吃蔬菜和水果,减少脂肪和食盐的过量摄入。

7、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充足能使人的“认知、情感、意向”三者协调统一,有利于正确理解领导的意图,有利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总之,春节后的心态调整,是健康和工作的需求,既需要良好的客观环境,也需要个体的主观努力。

《做心理资本的投资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