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的几大通病

时间:2024-02-22 17:31:39
职业生涯规划的几大通病

职业生涯规划的几大通病

职业生涯规划的几大通病,职业生涯规划的根本目的,就是引导自己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把握自己,还要考虑兴趣专长,但很多人规划的并不好,下面来分析下职业生涯规划的几大通病。

  职业生涯规划的几大通病1

1、“学一行干一行”

有个年轻的经理是学财务出身的,大学毕业后因为学的是财务,就和许多同专业的人一样应聘到了某5大之一的会计咨询公司从事审计工作,做了几年后实在受不了就离开,她决定转行,所以申请了几份非财务的工作,遗憾的是没有回音,只好继续应聘到一家外企做财务分析,几年后表现不错,被公司提拔为财务经理,可她还是不确信自己是否喜欢财务工作。后来了解,她当时大学本来也不想学财务的,理想是做记者,想学新闻,可是母亲是会计出身,觉得女孩学财务好就让她报财务,母命难违。

2、“干一行,习惯一行”

一个经理在公司从事了不同的工作,但是每个工作都是公司给他安排的,有些工作开始还不喜欢,但还是接受了,做做也就习惯了,他很少考虑自己的发展,这种人认为在一家公司,很难规划自己的发展,更多是看运气和公司的安排,奉行的是“我是一块砖,任组织搬,搬到哪里也心甘”,没有意识到“有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3、晋升后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

有个主管晋升为部门经理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经理的工作状态,因为他讨厌报告、会议、沟通协调,可这占了他工作的绝大部分。我们很多人的职业规划就是员工、主管、经理、总经理,很少考虑自己是否喜欢。

不少技术人员本可以成为技术专家,却追求仕途,结果成了蹩脚的经理,很多销售明星也如此,当然不能怪他们,因为许多公司缺乏多职业路径,整个社会的价值理念还是”学而优则仕“。有一个销售经理,公司给他提供了晋升为总经理的机会,他心理不愿意,但还是接受,究其原因,老婆认为他应该争取一步步往上晋升,可他其实更向往一个普通销售的生活。

4、“直线比曲线快”

很多人一直在一个团队/部门发展,认为晋升的途径就是直线路径,销售代表、销售主管、销售经理、销售总监、总经理,所以如果上司不走,他就认为自己没有机会,公司提供平调的机会,他不愿意,认为不值,也从来没有想过到其他部门发展,很多时候曲线救国可能比直线发展快。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培养领导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阅历(不同岗位的历练)。

5、职业规划=晋升

很多人把职业规划等同于晋升,所以没有晋升就没有个人发展,很在意官衔,而不是能力的提升。

前者是外职业生涯,是外在的,可以给你也可以取掉,但是只有能力的提升和内在的修炼(内职业生涯发展)才能提高你的职业满意度,何况很多人做了几年后发现自己并不想往上晋升。

在晋升方面,不少人抱怨自己有能力,只是公司不给机会,却忘了,高的职位是“挣来的”,公司是因为你展示了更高职位所需具备的一些能力才提拔你,而非提拔你后才让你去展示,而且如果你是个优秀员工,而且已经展示了那样的能力,公司不提拔你也难,因为如果你没有得到提升而流失,公司会找相关人员麻烦。当然前提是你有能力,而且是展示出来让别人看到了。

今天我碰到的一个经理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抱怨公司没给晋升,我建议他和上司沟通自己还有哪些差距,如何努力才能达到要求。

6、不敢和公司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些员工有发展的意愿,但不敢和上司表露。比如许多人短期的职业目标是做上司的位置,但不敢说,怕上司不高兴,有些人想转岗,也怕上司认为自己不安心工作。还有些人对自己的目标没有把握,也没有提出来,比如最近有个销售经理竞聘公司内部大区销售总监,其实一深谈后,发现她的理想是帮助更多人,现在最喜欢做的是与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几年后做培训老师,可她似乎不愿给公司谈,一是不知道公司是否有合适的位置,二是即使有,老板也不一定会放她这样一位优秀的销售经理,其实她应该很有可能负责销售培训的.,这对那个公司也是双赢,遗憾的是她没有积极表达和积极争取,当然我也没有把握她的公司是否会努力帮助员工实现她的理想。

  职业生涯规划的几大通病2

1、自我认知能力较弱

自我认知是指大学生从兴趣、能力以及深层面的价值观等方面深入了解自己,这是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基础与前提,不仅必要而且必需。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不甚理想,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普遍较弱,未能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价值观等有客观、明确的定位,主要表现在对自身优劣势的认识上,这种认识上的不到位或模糊不清会直接影响并制约其职业生涯规划。

2、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大学生至关重要。大学生恰逢职业探索期,是否具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其的职业选择以及生涯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当前,不少大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简单等同于职业选择,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必要的认识,意识薄弱。虽然大部分大学生都会在大学阶段考虑自己未来的出路,但真正能够认真考虑且为此付诸行动的仅是少数,大多数大学生只会在面临毕业时才会想起询问师兄师姐、专业教师或亲属的意见,以期获取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规划。

3、参与职业生涯教育较为被动

尽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群策群力,但大学生自己始终是其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他人不可替换的。事实上,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大学生理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彰显主体性,不能仅仅只是等待学校、家长或社会给予的帮助和支持,而应积极寻求发展机遇,主动参与到职业生涯教育中。尽管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已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诸多辅导路径,如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举办相关讲座、提供职业测评与咨询等,这固然对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现实中大学生实际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普遍不高,极少有大学生会主动使用职业测评工具或参与职业生涯辅导,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的态度被动。

《职业生涯规划的几大通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