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发言技巧

时间:2024-02-22 17:34:07
座谈会发言技巧

座谈会发言技巧

座谈会发言技巧。在职场上,很多公司都会定期的举办座谈会,座谈会是交流工作心得的,我们需要上台发言,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发言。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带大家了解座谈会发言技巧的相关内容。

  座谈会发言技巧1

会议的类型多种多样,但其目的归结起来无外乎两个:传递信息和形成决策。

先说第一种。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会议,是团队合作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是不同分工的合作者之间通过交流达到信息共享的过程。比如,企业的生产部门需要通过会议,向市场部和销售人员讲解产品的性能和卖点;市场部需要通过会议,向销售人员传达产品推广战略,统一行动步伐;而销售部门也需要通过会议,向生产部门反馈来自市场的声音。

这时候,无论愿意与否,只要身处这条信息链上的某一个环节,你就需要在会议上发言——你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所在的岗位。

例子不胜枚举。一年一度的校园宣讲会,负责招聘的HR需要站在几百人面前发布招聘信息;办公室里专业电脑软件升级之后,客服人员都会上门开个培训会,帮助每个员工尽快适应新系统;高考前,班主任老师通常要召集家长们开个会,嘱咐一下备考的注意事项;或者仅仅是因为你工作成绩卓著,也有可能被单位领导拉进会议室,让你在同事们面前介绍介绍经验。

再来看第二种。在职场上,很多问题在常规流程中无法解决、无法协调的时候,就需要通过会议的形式,借助团队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在这种以形成决策为目的的会议中,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都希望通过沟通、交流甚至是交锋,获得一个尽可能对自己有利的决策结果。

无论是企业制定新规章新制度之前的意见征求会、某个产品发布之前的策划会,还是广告公司对设计方案进行阐述的竞标会,抑或评选先进工作者的部门年终总结会,在这些场合,每一个与会者都有可能获得发言的机会,阐述自己的想法,适度地自我展现。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躲在角落里保持沉默——如果你想在职场中一直这么“低调”下去的话。

言不及义空话套话都是忌

冗长的会议除了是对与会者的一种精神消耗之外,更会导致真金白银的损失。

日本太阳工业公司曾经算过这么一笔账:会议的机会成本=每小时平均工资的3倍×2×开会人数×开会时间(小时)。之所以平均工资要乘以3,是因为参会人员创造的劳动产值通常是平均工资的3倍;而乘以2是因为参加会议要中断日常工作,因此损失要以2倍来计算。

效率是衡量一个会议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笼统来说,一切围绕效率二字的规则,比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主题清晰、言之有物等,都是对会议发言者的最基本要求。

如果你需要当众进行主题发言,或者作为消息源在某个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会议上讲话,那么你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有备而来。具体来说,有准备表现在:在进入会场之前,弄清楚参加会议的都有谁?自己为什么来开这个会?会议内容大致是什么?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针对这些,提前查阅相关数据、材料、历史记录,并且事先思考一下会议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听过一个真实的笑话。单位里两个同事同名同姓,分属不同部门。一次开会,不知怎么就通知错了人,结果该来的没来,不该来的却莫名其妙地在会场里坐了半个小时,白白耽误了时间。其实,他如果在走进会场之前有所准备,了解清楚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这个误会就完全可以避免。

在会议上发言,尤其是占用大块时间进行主题发言时,切忌套话、空话,要尽量做到提纲挈领,先讲主张再说理由,按照一定的逻辑把自己想说的内容列成条目,每个条目都能用几个词或者一句话概括重点。如果时间充裕,则可以在相关条目下用事先准备好的数据、材料展开论述。

别人刚刚谈了对任务量考核方案的建议一二三四,其中三条与你不谋而合。这时候,即便你针对这三条建议做了充分的发言准备,论点论据也更为有力,但无论如何也没必要展开来再重复一遍——否则只能是浪费大家的时间,并且是对之前发言者的不尊重。

要知道在会议上,当你的身份从发言者转变为听众的时候,认真聆听别人的讲话是必需的——尤其是在讨论环节。因为只有了解别人说了什么,才会让你在随后的发言中有的放矢。

认真地听别人在说什么,适当地做些记录,在会议过程中不断调整、理清自己的思路,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你完成一个得体的发言。至于那些被别人抢先提到过的内容,其实也并非雷区——你再次提到它们的时候,尽可能地用三言两语概括核心观点,并且加上一些“正如刚才××谈到的那样,我还想补充一点”,或者“在这个问题上,我特别赞同××的意见”。这种对他人发言的承接,不仅能强化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这充分体现出你在会议上有准备、专注、尊重他人、思路清晰和富有创见的良好职场形象。

承担与自身角色相匹配的责任

有句话说,成功的关键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依照这个逻辑,除了“正确地说话”之外,恰当地选择说话时机也是一次成功的会议发言的关键。

发言的时机选择,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和位置。

在决议形成之前,核心成员或者意见领袖通常习惯于率先表态,而他们的意见往往会决定整个会议的走势。接下来说话的是资深员工,他们会针对先前发言者提出的意见做进一步阐释,或是赞同,或是委婉地提出不同看法。然后才轮到新人,这时留给他们的讨论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多数人只能“跟票”表态,很难再提出什么新的见解。到了会议的最后阶段,团队大佬会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总结发言,并结合他自己的态度形成最终的决议。

实际上,发言的'时机更像一个“潜规则”——没有成文的规定,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每一间会议室里。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有着十几年工龄的资深员工仅仅在会议后半段表态“同意,没意见”,很可能会被认为是敷衍了事,不是带着情绪,就是态度不端正;相反,如果一个职场新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第一个跳出来说话,则很可能被诟病为“不知深浅,自以为是”。

如何选择合适的发言时机,需要判断力——你必须搞清楚自己在团队里究竟占了多大的权重,自己的意见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你才能通过对发言时机的把握,承担与自身角色相匹配的责任,并且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这么说起来,职场新人要想在会议上一鸣惊人,确实存在一些难度。作为菜鸟,更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在会议之前认真准备,在会上抱着学习的态度多听听别人怎么说;在需要自己说话的时候,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必过分谦卑,更不能过于自信。至于那些憋着通过一次会议蹿红的年轻人,虽然这种进取心值得肯定,但切忌不能从一开始就盯着别人这儿说得不对那儿说得不好。会议室里确实有可能给新人提供机会,但痴迷于此难免导致用力过猛,伤及他人,让自己在职场起步阶段就陷入困境。

随机应变是一种能力

会议室是职场生态的浓缩版。在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解读,以及人们处理事情的不同方法,都会被集中在小小的一张会议桌上。面对层出不穷的状况,如何随机应变从容应对,是对情商的重大考验。

在会议上发言,切不可以为有理就能走遍天下。要知道,这种时候,用怎样的方式表达才是更重要的。尤其是在意见相左时。

某地的公务员面试中就有这么一道题:假如让你组织一次会议,在会上同时有几位同事就你的发言提出反对意见,使你很难堪,你该怎么办?当然,标准答案无外乎“虚心听取大家的不同意见,认真调查和了解各方面的情况”等等。但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在这个尴尬的场景中,那几位提出反对意见的同事是不是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呢?

当别人发言时,就算你再反对、再鄙视、再想辩驳,表面上也要保持克制,不动声色。轮到你说话时,首先要提到的不是“我不赞同……”,而是在对方的发言中,寻找你和他可以达成共识的部分。随后再以恰当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既达到了讨论的目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又不至于伤及同事。

而所谓“恰当的方式”,就是说话的艺术了,这在职场的人际交往中尤其重要。试着在开场白里,向那位和你意见相左的同事说“我认为××提到的这种方式很独特”,“在这次活动中的积极态度非常值得我学习”,或者“感谢××对我工作的关注”。谁都好面子,因此说话的时候就必须体察周围的气氛和对方的情绪——是该直抒胸臆,还是点到为止,或者暂时搁置。

总之,要把握一个原则:针对事,而非针对人。毕竟,人在职场,大家想的都是怎么把事情做好。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否定了别人的方案,就一定要再至少提出一个新的想法。毕竟,破坏总是比建设来得容易,只破不立并不能解决问题。

在会议中发言时还有个小技巧。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们让发言者频频注视会场上的某一个人。试验结果发现,对于发言者频繁的目光注视,被注视的人在心理上就会觉得自己必须有所反馈——或是频频点头,或是在那人发言后表达补充意见。

这个试验告诉我们,在会议上发言时,可以一边进行自己的阐述,一边注视着会场里的听众,尤其是那些直接关系到你此项工作成败的“主要听众”,把自己和他们的关注点联系在一起,这样没准儿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发言效果。

  座谈会发言技巧2

座谈会发言八忌

一忌照本宣科

照着稿子念固然省事,却很难抓住听众,感染力也不会强。如果听众手中也有一份稿子(比如今天的我),听起来就更乏味。而脱稿演讲,不仅惹人注意,还能加强表达效果,那份自信、生动、真诚无疑会加深听众对信息的理解与记忆。鉴于此,发言时,即使记不熟,也不应埋头死读,要学会用眼睛的余光观察现场,不时抬起头来,用肢体语言交流、会意。

二忌自以为是

农村有句俗话,叫“照人下菜碟”,意思是说根据来客的身份安排招待的档次。其实,座谈会发言也是如此。发言的内容,首先要考虑听众的需求,浅显的道理就不要再讲解,众所周知的典故一带而过,多数人不感兴趣的话题也要少讲。总之,准备发言时要明确,我发言的目的是什么,哪些内容不合时宜,哪些段落可以化繁为简,怎样与受众达成共鸣。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想啥说啥,对别人最好的尊重往往从珍惜对方的时间做起。充分考虑别人的感受,才能圆满完成交流的初衷。

三忌小题大做

人贵有自知之明。但有些井底之蛙,逢人便想说“天真大啊”。尽管说得真诚,流露的也是实感,但对那些见多识广之辈,听起来就是笑话。今天,有位副校长大谈特谈集体备课的重要性,还在备课流程及管理策略上表现出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听得很多人离席上厕所。尽管,他讲得热情投入、声情并茂,却忽略了“备课”的话题实在太小,在非专业会议上交流,显得小题大做,有些迂腐。

四忌超时声小

最近常说,儿童有好奇心与展示欲,其实,成人的表现欲一点也不差。KTV唱歌时,“麦霸”的表现就是最好的例证。今天,原定每人5分钟的发言时间,可有好多人超过了20分钟,主持人提醒过后,还能再讲3分钟,好似不讲完憋得难受一样。而且,越是超时者,越是发言水平一般的,真正的高手是遵守规则的。还有几位发言者声太小,不管别人能否听清楚,这都是发言者的忌讳。

五忌旁若无人

一般在大众场合发言怯场时,有经验者往往开导说,你就当听众全是泥丸,这样一来,你能战胜自我,充分发挥了。这作为一种心理暗示,调节一下情绪,是可以作为权宜之计的。但真要旁若无人,毫不避讳,甚至得意忘形,为所欲为,必然遭受众人厌恶。凡发言者,必定是想推销自己,给别人留个好印象,殊不知,细节决定成败,举手投足都是语言,眼神最会说话,内心里如果不尊重听众,无可避免地会在言语中流露出来。稍有不慎,就可能因一句不当的话,坏了好事。

六忌脱离主题

这一条是很关键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到第六条才想起它。大凡成功的座谈会,一定是主题集中,讨论热烈,点评中肯,交流充分。那种信马由缰的漫谈,或节外生枝的延展,都有可能冲淡主题,让人不知所从,没有收获。其实,发言和写文章一样,中心思想不明确,或胡子眉毛一把抓,就可能导致语无伦次,让人不知所云。跑题是作文之大忌,也是演讲之大忌。希望,发言时要舍得“割爱”——与主题无关的,你再想讲也要闭嘴。

七忌言之无物

有些发言者倒很谦恭,上来就是一通吹捧,结尾还要再三请教……须知,过度的谦虚就是骄傲,有些俗套话还要点到即止。如果你的下半句能被多数人猜出来的话,就不要说了,省得拾人牙慧,自讨没趣。要想言之有物,除了在有理有据上作文章外,还要实事求是,不必讲求非得用完时间,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没有多少感想,不说就是了。那些扯东拉西,类似灌水的发言,还是要注意质量的。

八忌缺少互动

这点是说给主持人的。我观察,当一位发言者一旦超过一刻钟,无论他演讲得多么精彩,都会让人厌倦。再就是,发言过后,多数人懒得认真听,而那些迟迟临不到机会的,则等得不耐烦。如果每人先来个一分钟自我简介,第二轮严格限时5分钟,再让表现出色者在第三轮尽情发挥,我想,全场的注意力都会调动起来,效果要好得多。当然,这对主持人的掌控能力要求比较高,也需要发言者自觉配合。真正的精彩都是在互动中形成的,缺少了互动就减少了生成。

《座谈会发言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